三、拉森钢板桩施工技术要点 1.拉森钢板桩施工流程: 根据施工图及高程测设沉桩定位线→根据定位线控设沉桩导向槽→整修平整施工机械→行走道路→打桩→上支撑→挖土→混凝土施工→填土→拔除钢板桩。 2.钢板桩打桩 (1)钢板桩施工要正确选择“屏风式”打桩方法、打桩机械和流水段划分,以便使打设后的板桩墙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防水作用,且板桩墙面平直,以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对封闭式板桩墙还要求封闭合龙。 (2)此法是从一角开始逐块插打,每块钢板桩自起打到结束中途不停顿。因此,桩机行走路线短,施工简便,打设速度快。但是,由于单块打入,易向一边倾斜,累计误差不易纠正,墙面平直度难以控制。 (3)先由测量人员定出钢板桩围堰的轴线,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导向桩,导向桩直接使用钢板桩,然后挂绳线作为导线,打桩时利用导线控制钢板桩的轴线,在轴向法向要求高的情况下,采用导向架。 (4)单桩逐根连续施打,注意桩顶高程不宜相差太大。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偏差矫正:钢板桩打入时如出现倾斜和锁口结合部有空隙,到最后封闭合龙时有偏差,一般用异形桩(上宽下窄或宽度大于或宽度小于标准宽度的板桩)来纠正。 3.钢板桩的拔除 (1)基坑回填后拔除钢板桩,拔桩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否则,由于拔桩的振动影响以及拔桩带土过多会引起地面沉降和位移,给已施工的地下结构带来危害,并影响邻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的安全。 (2)先用打拔桩机夹住钢板桩头部振动1min~2min,使钢板桩周围的土松动,产生“液化”,减少土对桩的摩阻力,然后慢慢地往上振拔。拔桩时注意桩机的负荷情况,发现上拔困难或拔不上来时,应停止拔桩,可先行往下施打少许,再往上拔,如此反复可将桩拔出来。 (3)拔桩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拔桩起点和顺序:对封闭式钢板桩墙,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根以上。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第二,振打与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黏附性,然后边振边拔。对较难拔除的板桩可先用柴油锤将桩振下100mm~300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第三,对引拔阻力较大的钢板桩,采用间歇振动的方法,每次振动15min,连续振动不超过1.5h。 4.基坑支护监测 (1)基坑支护检测仪器。利用施工单位现有的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钢板桩外地表沉降和钢板桩顶点水平位移测量。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和开挖过程控制标高以及施工中的沉降,全站仪用于测量在钢板桩顶不同位置的施工控制点的水平位移,主要是柱基础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用监测数据反馈来调整处理施工中的突发情况。 (2)监测的布置和监测频率。在进行基础施工中,只对支护系统进行监测。经研究距离钢板桩顶部每5m设置1个控制点,在基坑开挖前利用仪器测出控制点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值。监测点布设完成后对原始值进行2次测量,以减小误差。基坑监测的频率随土方开挖进度和基坑变化情况作调整。基坑开挖过程中开挖频率不少于2次/d,开挖完成后开挖频率不少于1次/d。若观测的钢板桩顶部位移出现突变,观测次数要适当增加。当观测的位移趋于稳定时,观测间隔可延长。 (3)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时,必须对支护结构进行变形估算,以确保建筑物及管线的安全,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应根据土质、支护情况及当地经验采用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进行钢板桩变形的估计预测,通过钢板桩的应变估测可以有效的防止因钢板桩的失稳而导致的较严重的工程塌方事故,同时也可以检测周期和钢板桩使用寿命的预测。 四、结束语 在工程施工中,不时遇到深、大、周围环境复杂的基坑,使得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难度愈来愈大。钢板支护桩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内在价值,已经获得推广应用。 |